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0|回复: 0

最后的老道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1 09: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哈尔滨之前,只知道有太阳岛、中央大街和索菲亚大教堂,并不知道有老道外。第二天上午,结束太阳岛后,导游说去老道外,当时还不能理解这三个字。
     下车后才知道老道外是一条古旧的街道,有些像南京的夫子庙和上海的城隍庙,但远没有这两个地方光鲜和热闹。它素面朝天,黙立眼前,显得有些颓败,有些落寞,它被誉为中华巴洛克。
     巴洛克是一种艺术风格,兴起于17~18世纪在意大利。建筑上外表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追求立体感而富于变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为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
     百年前的哈尔滨东区是道里,住得都是洋人,建筑自是欧式风格。西区为道外,住的是中国人。一些精明的中国商人率先在道外盖房,效仿道里的外墙风格,里面却清水砖墙,白灰勾缝,砖木结构,雕花围檐,建造成了欧式立面、中式院落的楼群,因此这些楼被称为“中华巴洛克”。
     老道外体现一个“老”,这些屋子历尽风雨沧桑,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屋子大多为二层,个别有三层,但楼梯有的已经坍塌,扶手也断开。每一个院里有天桥、天井和回廊,四面围合,只有靠街的一面开有通街之门,疲惫地注视着来往的行人。院落女儿墙上有着繁复的砖雕和精美的什锦拼花图案,在夕阳里更显现斑驳,黯然回忆当年的华美。
     我在一个高大的门楼前停下,青砖早已被风雨侵蚀,凹凸不平。窗台上爬满了青藤,木质的窗框有些腐朽。一个高大的木门,残留着点滴的朱漆,隐约可见。门上面有一对铜环,拳头一般大,在静静地垂着。我端详着它,内心有一丝丝的触动,想像穿越了时空走得很远。在这一扇朱门里,演绎过怎样悲欢离合的故事?这一对铜环被哪些达官贵人轻轻地扣响或兵匪外敌重重地拦击?这门外,飘过怎样的风霜雨雪?见证了多少世事变迁?它虽没有呼吸,但它睁大了眼睛,映着岁月的年轮。
     整个一条街曾经拥有一片繁华的商铺,至今仍能找到许多哈尔滨著名的老字号。我在一个张记的馄饨店里坐下,乌漆的台柜,乌漆的桌凳,包括楼梯,也是乌漆的。老板娘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女子,六十多岁,热情而厚道。她说这个店还是她姥爷的姥爷传下的,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馄饨过了好久还未上来,她说不能急,急做的东西没有味道。热气腾腾的馄饨终于端上来了,比南方的要大许多。咬上去,面皮筋道,驴肉的馅,汁水饱满,入口即化,鲜美的滋味顺着舌尖向喉咙的深处传递,回味无穷。
     临走时,我祝愿她生意达三江,通四海,她却露出忧郁的神情。她告诉我,下个月这个店就要拆掉了,整个的一爿街都要拆掉,要建一个大型的娱乐场。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在街的西边,七八台大型机械正张牙舞爪,许多古老的屋子倒在四起的烟尘里。
     盘踞在老道外里的这些老店就像蹴在墙根眯起眼睛晒太阳的老人,再做着最后的坚守。无形的铁爪正悄悄向他们伸来,他们显得那样的无力,在不久的日子这里喘息完最后一口气。废墟里会站起新的高楼,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将被永久地埋葬。
     我在叹息之余,夹杂着一丝庆幸,老道外,这个见证和印刻哈尔滨百年沧桑的古街,这个中华巴洛克,在它走向历史的深渊之前,我还能看它最后一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4-27 23:42 , Processed in 1.0772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