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22|回复: 0

小气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7 16: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殉道者:罗伯特•布列松

思考的人总会怀疑信仰,特别是艺术家与知识分子人群里很少会出现虔诚的基督徒,即使他们成长于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下,在获得智慧后必然会不断的否定自我超越自我。除非出现一定契机,基督教可以真正改变他们的命运,否则,这个两千年的古老教派最后只能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逐渐被人忽视。

宗教影响了布列松一生,他在二战期间被关押在德国集中营,并且认识了勃里克柏杰主教,离开集中营后受主教所托拍摄了宗教题材的剧情长片处女作《罪恶天使》,从此确立了其充满哲学性、天主教思想的电影主题。

在世俗面前,布列松是个孤高的隐士,从不接受记者采访,出席电影节时也是惜字如金。在宗教面前,他是位坚定的信徒,借电影之口,以最惨烈的方式诵经布道。他是一位孤独的殉道者。

《罪恶天使》里玛丽安娜便是一位虔诚到被他人所不容的极端修女,当然她的极端并不是清教主义式的道德洁癖,而是对于信仰的奉献精神到了自我献祭的程度。在她的眼中,当今的人们仿佛已经不再需要信仰的指引,他们之中没有追随自己的十二门徒,甚至就连一个犹大也许也不会再出现。这种宿命悲剧延续到了《乡村牧师日记》里,神父同样也是那种不善人情,不苟言笑,不被理解,最后身患疾病,悲惨殉道,宗教神学信仰终究没有辩驳过社会伦理道德。《圣女贞德的审判》中为国捐躯的贞德同样都是这种悲剧性角色。布列松对于宗教宿命的如此执着源于他的战俘经历,天主教甚至是冉森派的影响,剧中角色无论如何挣扎,最后总会沉入命运之河里。

与这些殉道主题一同作为布列松风格的还有他所一直奉行的影像极简主义,叙事惜墨如金,没有多余镜头,没有花哨剪辑,每一格都是电影本质。布列松说宗教题材从影象声音上获得 其庄严和高尚,《乡村牧师日记》中神父的面孔经常占据着整个画面,完整的呈现出他的容貌从失望的常态到绝望的病态整个变化过程,神父的殉道如同耶稣受难一 样在怜悯世人,而他痛苦的画外音独白也如同一个祷告者在乞求上帝的宽恕。

无论是修女神父还是贞德,这些电影里的角色所代表的当然就是布列松本人,追求本心,走向极致,以一个殉难者的姿态在银幕上演绎出一幕幕的现代基督悲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4-27 16:26 , Processed in 1.0918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