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2|回复: 0

相机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9 21: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按感光载体分类
1.胶片照相机
胶片照相机就是使用传统感光胶片的照相机类型,在照相机定型并形成规模化生产到数
字相机获得普及之前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胶片照相机一直独领专业与大众这两大领域,胶
片行业也因此成为与摄影生死与共的支柱型产业。
胶片照相机的生产水平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为数字照相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
好的基础,恰恰也成为自身发展的一个严重的绊脚石。数字技术的来势汹汹,使胶片照相机
的发展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世界上最大的胶片生产厂家柯达公司宣布 2008 年将停产胶卷,
这将成为照相机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胶片技术可能会以此为生命的终结点,尽管在
一段时间内不会彻底消亡,但至少不可能获得任何技术上的进步。
2.一步成像照相机
一步成像照相机是美国波拉公司在 1947 年发明的“波拉依德(Polaroid)”,简称波拉
照相机。这种照相机使用一种特殊的相纸,在其表面有显(影)定(影)合一的处理药液,
景物通过镜头在相纸上曝光成像后,相纸从照相机的橡胶滚轴上经过,其表面层中的药液膜
被挤破,使药液能均匀地分布在曝光过的相纸表面上,进行冲洗处理并把负片转换成正像。
一般经 1-5 分钟即可完成冲洗的全部过程,获得成品照片。
一步成像照相机十分受到旅游爱好者的青睐,在数字相机诞生之前,不少专业摄影师也
把这种相机当作查看最终效果的“液晶显示屏”,在确定效果较好后才真正使用传统胶片相
机进行拍摄。但是这种相机的缺点在于,它的色彩效果和成像质量无法与普通的银盐胶片相
媲美,而且没有底片,复制困难,照相机也无法更换镜头,其质量和制造工艺均处于一般水
平。而高昂的相纸价格,也使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望而却步。
3.数字照相机
数字照相机的镜头、外壳、光圈、快门等机构与传统相机十分接近,区别的关键在于数
字照相机所使用的感光材料是电子感光材料(CCD 或 CMOS)。1981 年,日本索尼(SONY)
公司研发的磁录相机“玛维卡”是数字照相机的前身,它将景物反射出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
信号,并将这种电信号经过复合、调制等处理后转变成电视信号,最后转变成磁信号记录到
磁带上。而数字照相机是将光电传感器转变过来的电信号数字化,形成数字影像,直接记录
的存储器上,成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和理解的数据,影像的拍摄、存储、复制、处理、传输等
都实现了数字化。- 8 -
(二)按照相机使用的胶片分类
1.微型照相机
微型照相机使用的胶片画幅较小,从而使机身体积小、重量轻,根据不同的用途,微型
照相机还具有不同的形状,如间谍相机大多设计得较为隐蔽。
在微型照相机中,110 照相机较为常见,这种照相机使用 110 胶卷,画幅为 13×17mm,
与 16mm 电影胶片相似,有单边齿孔和衬纸,它体积小巧,携带方便,1972 年最先由柯达
公司推出,名叫“Pocket Instamatic”,随后,日本和德国也相继生产。除了 110 相机外,
较为著名的微型照相机还有使用 9.5mm 宽无孔胶卷的米诺克斯照相机、使用 8mm 宽单边
片孔的胶卷打火机式照相机、使用 8mm×10mm 画幅盘片的圆盘式照相机。
2.135 小型照相机
135 照相机使用 135 胶卷,其画幅为 24×36mm,一般一个胶卷可拍摄 36 张;另外,
还有一种非主流型的 135 照相机,其画幅尺寸为 24×18mm,是前一种相机画幅的一半,一
卷胶卷可拍摄 72 张。
世界上的第一台 135 照相机是由德国的莱兹公司于 1913 年研制成功的,这台照相机经
过不断改进,于 1925 年以莱卡(Leica)命名并投放市场。135 照相机的底片大小适中,在
一定的照片放大比例范围内能保证较高的影像质量;同时,135 照相机的机型比较小巧,携
带、使用、操作较为简便;另外,135 照相机的制造工艺,在各大生产厂家的竞争下,其性
能、功能、附件等越趋完善,为业余摄影、艺术摄影创作、新闻摄影创作等提供了极大的便
利。现在 135 照相机的品种越来越多,而且功能也越来越全,性能越来越稳定,无论是专
业摄影人员还是摄影爱好者,使用得最多的就是 135 相机,它是最为普及的一类照相机。
3.APS 照相机
“APS”是英文“Advanced Photo System(先进摄影系统)”的缩写,它是由柯达、
佳能、尼康、富士、美能达五家公司联手开发的。APS 先进摄影系统的采用了现代设计理
念,处处洋溢着现代的气息,被誉为传统与数字之间的桥梁。它的主要特点包括四个方面。
首 先 是 多 画 幅 选 择 。 APS 胶 卷 的 画 幅 有 三 种 : H 型 APS 胶 卷 的 画 幅 为
16.7mm×30.2mm、C 型 APS 胶卷的画幅为 16.7mm×23.4mm、P 型 APS 胶卷的画幅为
9.5mm×30.2mm。
其次是独特的暗盒设计。APS 胶卷采用封闭的暗盒设计,它的片头始终在暗盒里,安
装时只要把胶卷放入照相机的胶卷仓并合上仓盖就好了,照相机会自动引出片头至拍摄位
置。胶卷拍完后,APS 胶卷也会自动完全倒回封闭的暗盒,这样就不容易发生胶卷没装好
或是无意中被抽出来等意外情况。APS 胶卷暗盒上有特别的标志表示该暗盒内胶卷的使用
状况,使用者对于“未拍摄”、“部分拍摄”、“已全部拍摄尚未冲洗”或“已冲洗”等情况一
目了然。同时,没有拍摄完的 APS 胶卷可以中途取出,不必进行倒片等操作,也可随时将
部分拍摄的胶卷重新装入照相机使用,照相机会自动卷片至上次拍摄时最后一张画面的下一
张。- 9 -
第三是全自动后期处理。APS 胶卷的冲洗、放大等操作实现了全自动,冲洗后的 APS
胶卷仍置于暗盒内,因此在整个使用及保存过程中.受到了暗盒的良好保护,这在最大程度
上避免了胶卷在冲洗后的挑选、扩印、相放等操作过程中的灰尘、指印、划伤。APS 胶卷
在冲洗时还可扩印一张含全卷画面、带有编号的小样检索照片,这对后期照片的检索、保存
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APS 胶卷更为特别的地方就是其上下两边各有一条磁性带,胶卷出厂时的片速、批号、
色彩特性等信息就记录在磁性带上。同时,磁性带还可以记录拍摄时的画幅类型、景物亮度、
光圈大小、快门速度、对焦距离、闪光灯情况、是否逆光拍摄、光源种类、画面标题以及拍
摄者想要备注的其他信息等。磁性带上的信息,可供 APS 扩印机系统在扩印时识别,不同
的扩印机、不同的时间能扩印出非常接近的较为理想的色彩效果。
最后是便捷的观看方式。APS 胶卷还可以通过电视机观看,把 APS 播放机与电视机相
连接后,将已冲洗的 APS 胶卷插入播放机,就可以在电视屏幕上观赏 APS 胶卷上的画面。
显然 APS 照相机设计是极为超前的,其特点直逼现代数字摄影,但是,其成像画幅比
135 照相机小了很多,成像质量必然不如 135 照相机,同时 APS 扩印系统还没有像普通胶
片那样普及,在专业摄影和业余家庭摄影领域内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另外,受现代数
字摄影的冲击,APS 摄影系统的消亡将是历史必然。
4.中型照相机
我们一般将使用 120 胶卷的照相机称为中型照相机,或直接称之为 120 照相机。120
胶卷的宽度为 61mm,长 815mm,背后有衬纸,它可以实现多种画幅,如 60×45mm、
60×60mm、60×70mm、60×90mm 等。
120 照相机使用的胶片画幅较大,制作大幅面照片时,图像的清晰度、颗粒性、层次等
性能均远远超过 135 型胶片,故而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但是也正是因为底片大了,照相
机的体积必然会相应增大,重量也会增加,携带、操作时不如 135 相机方便灵活,同时,
由于画幅的区别,120 照相机的换片会较 135 照相机更为频繁和麻烦,所以主要用于静态
的商业摄影,在新闻摄影中的用途很少。
大部分 120 照相机可以更换后背,大大拓展了它的拍摄功能,能起到一机多用的作用,
如哈苏 503CW 照相机可配两种不同画幅的后背,分别拍摄 60×60mm 和 60×45mm 的画幅,
部分 120 型照相机还可以配备一步成像后背以及数字后背。
另外,中型照相机还有 126 照相机(胶卷宽度 45 毫米)、127 照相机(胶卷宽度 1.5
英寸、正方形)等。
5.大型照相机
大型照相机使用胶片画幅一般大于 60mm×90mm,通常是使用 6 寸、8 寸、10 寸、12
寸等大画幅胶片的大型座机或机背取景照相机。机背取景照相机又称技术相机,使用的胶片
通常是散页胶片,有些还可以换用中型画幅 120 照相机的后背拍摄 120 胶卷。
大型照相机使用的大底片有效地保证了成像质量,即使经过高倍率放大,图像仍然能保
持有效的清晰度。同时,大型照相机可以自由的控制景深与透视,对虚实范围的调节和透视
变形现象能做到得心应手的控制,达到普通照相机无法实现的效果。这类照相机是拍摄巨幅
商业广告、建筑、风光的最佳武器。
大型照相机的缺点在于,它的体积庞大,操作复杂,取景时不方便,而且影像上下颠倒,- 10 -
无自动功能,专业技术性强,为专业摄影人员使用,十分不适合动体摄影。专业拍摄者常用
的大型照相机的品牌主要有仙娜、骑士、林哈夫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5-12 07:06 , Processed in 1.1074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