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4|回复: 0

李嘉诚的财富地理(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4 19: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香港,李嘉诚的印记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比如中环的摩天大厦,葵涌的货柜码头,百佳超市和屈臣氏,以及媒体上有关他分家产的头条新闻;也有看不见的,比如港岛的供电,小区里的物业管理,数百万家庭的电话服务和收费电视。那么,香港,如何成就了华人首富李嘉诚?

长江中心,李氏王国

要领略香港的繁华,每晚20点上演的“幻彩咏香江”无疑是最佳窗口。这个由香港旅游发展局开发的镭射灯光音乐汇演,由维多利亚港两岸的45栋摩天大楼组成。站在尖沙咀码头望向对岸的中环,标志性的中银大厦右侧,一座高70层的玻璃幕墙大厦方方正正,这里就是李嘉诚商业王国的总部所在——长江集团中心。与周围造型夸张、个性十足的摩天大楼比起来,香港媒体习惯用这座大厦的造型来形容李嘉诚的性格——谨慎而刚正。

长江集团中心所在的皇后大道中2号,以前是和记黄埔公司于1960年兴建的希尔顿酒店,后来和记被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收购,希尔顿酒店自然归于李家。1994年,李嘉诚决定拆掉希尔顿酒店,在原址重建一座大厦。他向希尔顿酒店集团支付了1.25亿港元,换取其提前删除管理合约,第二年即开始动工。1999年7月,高283米、总面积达12.6万平方米的长江集团中心落成,成为中环地区最豪华的智能型大厦,月租金最高的时候曾涨到每平方英尺200港元(1平方英尺折合大约0.1平方米),跻身为数不多的A1级写字楼行列。从大厦出来,不必穿过繁忙的车道,就能通过四通八达的天桥直达中环各处。更令人称奇的是,长江大厦后面,竟然有一座长江公园,绿树荫荫,小桥流水,虽然不大,但在寸土寸金的中环心脏地带,更显稀有。

李嘉诚的办公室就位于长江大厦顶层,除非有特定的保安人员陪同刷密码卡,否则电梯根本无法抵达。虽然已经是84岁高龄,每天早晨9点之前,李嘉诚就会来到这里,遥控指挥家族遍布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亿财富。每年的3月和8月,长和系年终和中期业绩会之后,李嘉诚都会在这座大厦的底层召开记者会,但是,多年来却极少有记者能够进入顶层一窥究竟。2007年,经过与李嘉诚部下150封邮件往来后,一家台湾财经媒体获准在李嘉诚的办公室对他进行专访。后来,记者用大篇幅详尽描写了这座世界上最神秘的办公室之一:简单的陈设,没有奖杯、没有照片、没有文件,除了同事送他的生日礼物,一座小小的李嘉诚公仔外,甚至看不出这个办公室的主人是谁。李嘉诚解释说:“我每周来这里上班五天半啊!我一向桌上不会留纸,今日事,今日毕。”

当然,还是有线索显示这座办公室的不同寻常。桌上的电脑,屏幕显示着和记黄埔的股价,下方的小纸片上,用小字列出了几十个李嘉诚常看的股票名称。围绕办公桌安装有六部电话:第一台,只有最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才能接入;第二台,直通和记黄埔总裁;第三台和第四台,供集团开会使用;第五台,直通秘书室;第六台,则可以拨打长江大厦所有分机。

按照惯例,香港媒体每年有三次机会可以采访到李嘉诚。除了两次业绩会,还有一次便是每年5月举行的股东大会。往年的举办地,都是在李嘉诚地产事业起家的红墈,那里的海逸酒店也是他名下的资产。可是,今年5月25日的股东大会却换了地方,选在了港岛北角的海逸君绰酒店,当然,这也是他名下的酒店之一。这间酒店刚刚在今年4月21日登上媒体头版,原因是深夜发生三级火灾,入住的100多位明星仓皇脱险。有记者问李嘉诚是否为此特意帮衬这家酒店,他轻描淡写回答道:“只是为了股东和记者们方便罢了。”这倒是符合李嘉诚的一贯风格,没有人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就在这次记者会上,李嘉诚用15分钟的时间,首次阐述了未来的家产分配方案——长子李泽钜全面接管长和系和赫斯基能源股份,小儿子李泽楷则获得“数倍身价”的现金支持。香港媒体这几天都在不厌其烦地分析两个儿子的得失,一位当地资深财经记者向本刊记者解释说,按照现有市值估算,李泽钜将接手的长和系股份大约价值1500亿港元,福布斯最新公布的李嘉诚身价约2000亿港元,那么分给小儿子的资产则在五六百亿港元左右,这也符合李嘉诚所说的“数倍身价”,因为李泽楷现在的身价大约是200亿港元。

财经分析人士甚至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猜测李泽楷有意收购的公司到底是哪家,他正在洽谈的荷兰ING集团亚洲保险业务是其中的大热门,因为这笔收购的投标价恰好在500亿港元左右。不过,多位当地商界人士也提醒本刊记者,表面上看小儿子吃了亏,可是,除了上市公司公布的资产之外,李嘉诚多年来的私人投资却一直没有披露,他近年在西方频繁投资高科技公司,受益匪浅,市场普遍认为李嘉诚的个人身价要超过福布斯所公布的2000亿港元。“水面上的钱看得见,笼子里的钱却是看不见的,相信小儿子也不会吃亏多少。”

其实,在香港财经界看来,李嘉诚宣布家产分配计划,并不突然。早在一个多月前,当地媒体就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李嘉诚计划将长和系资产分给大儿子,海外资产(包括加拿大的赫斯基能源股份)则分给小儿子。可是,按照李嘉诚最后公布的方案,赫斯基的股份也悉数给了大儿子。表面上看,小儿子李泽楷所得进一步缩水,但香港一位与李嘉诚几乎同龄的华人企业家向本刊记者分析说:“这正是他的聪明所在,要分就分得干干净净,让他们兄弟没有竞争,将来想打仗也打不起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郭家争产案。新鸿基集团创始人郭得胜1990年去世后,将这家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交给太太和三个儿子共同管理,结果,因为意见不和,二子、三子和老太太联手要把大儿子郭炳湘逐出家门,甚至牵连出了香港开埠以来最大的官商勾结丑闻。“这种事,自家人不说出来,世人永远不会知道。”上述企业家告诉本刊记者,“可是,把庞大家产系于一个老太太的公平,如果老太太稍有偏心,就会酿成巨大风险。”

据此,长期研究香港家族企业传承的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郑宏泰博士告诉本刊记者:“李嘉诚的智慧之处,就在于承认二代家族成员的差异,这也正是一代亚洲富豪的最难之处,他们白手起家创下庞大家业,往往希望后代也要拧成一股绳继续经营。”

美轮美奂的“幻彩咏香江”表演中,除了略显低调的长江中心外,位于中环最西一侧的中环中心也是李嘉诚旗下资产。这座80层的大厦由长江实业开发,1999年落成时是香港第五高楼,除了拥有香港最快的电梯外,还是当时全球首个设有可变色霓虹灯的摩天大厦,分布在玻璃幕墙里的霓虹灯管可以在电脑控制下变幻出上百万种图案。与长江大厦一样,中环中心门前的广场上,也建起1500多平方米的前庭花园,不知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方式,是否是李嘉诚的最爱。

在香港寻找李嘉诚的财富足迹,传奇的起点,位于港岛东北角的筲箕湾。

起点,筲箕湾的工厂岁月

筲箕湾是港岛东侧的一个小海湾,因为水域呈圆形,像一个大筲箕,因此得名。早年在香港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明朝时一队商船因台风受困筲箕湾,登陆后却怎么也找不到可以充饥的食物,因此,这里又被人称作“饿人湾”。这个故事略显夸张,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初香港开埠后,偏僻的筲箕湾交通一直不便,当时流行一句俗语:“英雄被困筲箕湾,问君何日到中环。”不过,现在去筲箕湾已经方便得很,地铁港岛线在这里就设有一站。

1940年冬天,12岁的李嘉诚跟随父母,离开已经被日军占领的老家潮州,投奔在香港的舅舅庄静庵。庄静庵1935年的时候来香港闯荡,在上环开了一家专门生产手表带的小工厂,逐渐站稳脚跟,后来创办香港钟表业老字号中南钟表公司。1943年,父亲李云经去世,李嘉诚辍学去打工,他在茶楼做过堂仔,在舅舅的钟表公司做过学徒和店员,后来又去一家日用五金店做推销员。可是,没过多久,李嘉诚就决定再次跳槽,去了一家生产塑胶裤带的山寨工厂。因为他在推销铁皮桶的过程中,受到了塑料桶经销商的强力竞争,他敏锐地意识到,新兴的塑胶行业存在巨大潜力。

塑胶逐渐成为生活日用品的新宠,勤奋的李嘉诚也很快做到了这家工厂的业务经理。1950年夏天,22岁的他决定自立门户,在港岛东北角的筲箕湾租下一间破旧的厂房和几台欧美厂商淘汰下来的旧机器,挂上一个“长江塑胶厂”的木牌子,李氏帝国自此诞生。

郑宏泰研究成功的亚洲家族企业,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他们的发家都是顺应了历史大势,“看清时代方向之后即放胆一搏”。李嘉诚更是如此。朝鲜战争爆发后,港英政府关闭对外贸易进出口通道,香港经济开始由转口贸易转向加工贸易,李嘉诚乘势搭上了香港第一波工业化浪潮。

长江塑胶厂初期主要生产塑胶玩具,只是当时遍布港岛沿线无数工厂中并不起眼的一家,一位当时就结识李嘉诚的华人企业家向本刊记者回忆,那时候设备还很落后,压膜机需要人工操作,李嘉诚勤奋,甚至经常自己去踩机器干活。1957年,李嘉诚迎来第一次事业转机。当时,他从杂志上看到一则意大利厂商开发出塑胶假花的消息,想到欧美家庭每逢节日都喜欢在家中布置鲜花,便决定只身前往意大利去考察。回来后,他便决定以此作为工厂的主打产品。1957年,长江塑胶厂改名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总部由筲箕湾搬到北角。

在塑胶花这个新兴行业里,李嘉诚很快做到了“老大”。上述华人企业家告诉本刊记者,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李嘉诚打动了一位美国来的华人老板,此人在塑胶花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拥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即便后来塑胶花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个大客户还是保证了长江公司的平稳发展。

1958年,在当时工厂最集中的北角地区,李嘉诚买下第一块地皮,建起了12层高的长江工业大厦,除了自用外,还可以向其他工厂出租厂房。当时香港小工厂遍地开花,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小老板来说,并没有能力自己建厂房,通常都是租下一层或者一条生产线。从中尝到甜头后,1960年,李嘉诚又在不远的柴湾,以同样的模式建起一座工业大厦。



一般来讲,这两座工业大厦被看做是李嘉诚涉足房地产行业的起点。现在的北角已经成为高楼林立的商业区,只有在筲箕湾和柴湾,还能看到一些零星的工业大厦,方方正正的大楼上贴着厂房和仓库的出租信息,只是,已经没有人能够说清李嘉诚那两座大厦的下落。

筲箕湾的工厂岁月,不仅让李嘉诚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还让他收获了一生中最关键的一个人——庄月明。

庄月明是庄静庵的长女,自从李嘉诚举家迁港后,庄月明就与这位比自己大4岁的表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来,李嘉诚辍学谋生,庄月明则考入香港大学,后来又留学日本。看上去两人的道路皆然不同,可是,面对不断出现的追求者,庄月明却独爱李嘉诚。1963年,不顾父亲庄静庵的反对,庄月明嫁给李嘉诚。接近庄家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当年,庄月明出嫁后,一度与父亲关系冷淡,甚至很少回娘家。上述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强调,后人写史,往往对庄月明在李嘉诚商业帝国中的角色重视不够。精通英语、日语的庄月明,不仅帮助李嘉诚结交了对其至为关键的商业伙伴,还在创业初期给了李嘉诚实实在在的资本支持。他描述庄家当时在香港的显赫身家,让老一辈华人企业家记忆深刻的是,早在1956年,庄静庵就在天后庙旁边盖了一栋楼,取名“摩天大厦”,甚至一度成为当时港岛的最高楼。

当然,李嘉诚对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也非常看重。1963年结婚时,他就斥资63万港元在深水湾道79号建起一座三层白楼,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巨款。此后,李嘉诚和大儿子一家一直住在这里,直到2008年才搬去旁边寿臣山上的另一座豪宅。1990年元旦,庄月明突然去世,李家发布消息说是心脏病发不治,可香港媒体多年来一直流传另一种说法,晚年的庄月明郁郁寡欢,最后服药过量。这种豪门八卦,任何一点蛛丝马迹都会引起本地媒体的极大兴趣,不过,与其他一代富豪动辄就三妻四妾相比,李嘉诚倒是一直未再娶,其家族成员关系也是香港几大豪门中最简单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6-26 15:02 , Processed in 1.1093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