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7|回复: 0

十位大学毕业生农村创业的故事(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4 18: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为进一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人事部、农业部共同组织了“青春的选择”——优秀大学生农村创业巡回报告团。

报告团由10名成员组成。他们中有的担任乡村干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倾注心血,成为群众信任的“大学生村官”;有的帮助群众转变发展观念,带领群众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有的投身基层教育事业,扎根贫困地区教书育人,为当地群众播撒希望;有的心系百姓健康,运用现代医学知识为基层群众解除病痛,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有的走家串户传播健康知识,为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尽心竭力。他们的成功实践证明,农村舞台广阔,基层大有可为,与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报告团的10位同志是众多像他们一样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的突出代表。在他们的感召下,当代青年学生一定会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坚定理想信念,做出无悔的青春选择—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在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进程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现摘发这十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故事及感受,期望能对正在求职的大学生有所启迪。

扎根西部的“蚕桑村官”王寿波

我叫王寿波,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7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重庆市綦江县新盛镇服务。服务期满后,我选择留在当地继续工作,并当选为气田村党总支书记。

毕业那年,“非典”疫情袭击中国大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最终战胜了疫魔。北京的一位女医生,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在护理一线,即使在感染“非典”后仍不肯离开工作岗位,最后,留下年幼的孩子离开了我们。她的事迹震撼了我。我是靠国家助学金才完成学业的,作为国家培养的大学生,我应该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是,我放弃了留在重庆工作的机会,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来到乡镇当了一名志愿者。

我是学桑蚕养殖的,我所服务的新盛镇是桑蚕生产大镇,我一下子找到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一年下来,在我的组织指导下,全镇成功推广了蚕桑养殖新技术,为养殖户节省劳动力50%;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2000亩,蚕茧增产一万斤,农民增收10多万元。2004年9月,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和对气田村发展的深入思考,我在村党支部书记选举中脱颖而出,当选为该村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党总支书记,也成为“西部计划”的第一位“大学生村官”。

当选后,我继续抓住蚕桑养殖这个牛鼻子,提出了以创建样板田带动蚕桑业发展的新思路。两年来,全村先后创建桑树冬管示范园450亩,桑苗嫁接示范园95亩,并邀请母校专家进村,手把手地教授村民桑树改良技术和疾病防治办法。通过组建合作社,实现了全村蚕桑养殖物质、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共享。科学的管理带来了蚕桑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去年,全村养蚕总收入达到4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比两年前增加了500多元。

此外,我争取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支持,共为气田村引资86万元,新修道路3.5公里,新建蓄水池6个,铺设水管5公里,改建了两委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去年夏天,重庆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半个月中,我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冒着40多度的高温,一桶一桶的将近百吨饮用水送到各家门口,帮助群众度过了难关。我的付出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村民们说,王书记就像一条蚕,夜以继日地为气田村吐丝,织就致富路,描绘富裕图。我自己还有一件喜事,就是与镇卫生院的一位女医生结了婚,有了自己温馨的小家。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我们在基层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一点,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将继续为农民群众服务,做一名不走的志愿者。

引领致富的“创业先锋”王中华

我叫王中华,现在是安徽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四学生。去年6月,我和我的两位同学来到凤阳县小岗村,开始了种植双孢蘑菇的创业经历。

一次同学聚会,我认识了学校食用菌专业的一个同学,她对蘑菇特别的钟爱,非要带我去看蘑菇基地。当我第一次见到蘑菇时,就特别兴奋,那时我就想,自己也要搞一个小棚子。

我把想法告诉了那个朋友,她也愿意帮忙。我们还联系到了九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但蘑菇基地的老板却提醒我们:“种蘑菇可不比种别的,弄不好还要赔本。”就在我们犹豫的时候,小岗村的负责人专门邀请我们去小岗[FSAGE]村创业,他还答应帮我们争取无息贷款,免费提供住宿,我们当时就作出了去的决定。

在办理银行贷款的过程中,银行规定是不能向非本地户口的人贷款的,要想贷款,就必须把户口迁到小岗村。小时候,父母想方设法把我的户口弄到了城里,现在又要把户口迁到农村,这可把父母气坏了。但我相信,只要好好干,在农村一样可以成就事业。最终父母经不住我的纠缠,默许了我的想法。

七月,我们来到了小岗村。刚开始,村民对我们几个学生娃并不完全信任。只有几户胆大的村民跟我们一起种双孢蘑菇。记得有个村民的蘑菇生了螨虫,他非常着急地向我们请教,我们也非常紧张,赶紧查找资料,并向学校老师请教。最后,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们才长出了一口气。

生产双孢蘑菇的主要原料是稻草和牛粪,牛粪的味道特别难闻,我们中的一个女同学实在没有办法,就一手捏着鼻子,一手去拣拾牛粪。后来因为天天呆在那种环境里,我们已经闻不出牛粪的味道了。

蘑菇的建堆翻料是特别辛苦的。每天早上5点钟就要起床,6点前必须要赶到基地。有一次,我中暑了,到医院开了点药,没顾得上休息,直接就回基地了。一天的工作往往要到晚上8点钟才能结束,回到屋子里,一下子就瘫在了床上。这里夏天晚上特别热,我们住的是水泥板搭成的房间,又小又矮,像个蒸笼似的,没办法,我就经常自己搬把椅子到院子里睡觉。

不过和农民打交道还是很开心的。记得建大棚时,村民们主动跑来帮忙,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什么铁锨、耙子之类的农具,就只管从农民那里拿,他们从不吝啬。

半年时间过去了,我们的成果——双孢蘑菇终于长成了。为了更好地推动蘑菇种植业的发展,决定成立“凤阳县小岗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经过投票,我以绝对优势当选为合作社的理事长。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们还清十几万元的贷款,而且我已经是三个蘑菇大棚的拥有者。我想,不管我将来做什么,我会永远记得这段在农村创业的经历,永远记得在小岗村带领群众种蘑菇的日子。

学以致用的“普法村官”周倍良

我叫周倍良,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2006年7月参加北京市“村村有大学生”计划,任门头沟区永定镇坝房子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我选择到农村基层工作,得益于清华的教育。我一直认为,个人的成长必须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想,作为名校的毕业生一定可以有所作为。抱着这种想法,我报名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到任不久,村领导让我起草一封给村民的公开信。我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领导看了看,却说:“你写的,村民既不爱看,也看不懂。”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一个堂堂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竟然写不好一封给农民的信。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理论脱离实际。从这以后,我就主动与当地干部和村民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慢慢地,我和村民的共同语言多了起来。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是我的主要工作职责。到村里不久,我就接手了一起涉及金额200万元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2004年,某私营企业老板承包了村里的耕地后,擅自改变耕地性质,严重损害了村集体的利益。村民们多次与其协商,两年下来毫无成效。我下决心用法律的武器维护村民的权益。一个月中,我独自起草诉讼书、搜集证据、完善辩论稿、思考对策,为解决各种难题,我一趟一趟跑回母校向老师请教,每天都加班到深夜。由于我的精心准备,在庭审时,我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十多项违法行为,对方律师被我说得哑口无言。最终,我们获得了胜利,村集体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同时,我也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

实事求是地讲,农民的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的,这就使许多矛盾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甚至会被激化。去年,由于村镇规划需要,村集体想收回80年代承包给吴大哥的一块非农用地,但那个村民说什么也不肯给。村里领导很恼火,想强行收回土地。那个村民也不示弱,指责村干部暴力行政。一时间,双方气氛剑拔弩张。我想,我是学法律的,又是党支部成员,绝不能看着违法行为在我眼前发生。我一面给村干部讲解相关法律规定,一面积极做吴大哥的工作,告诉他根据法律规定,租用的土地必须归还给村集体。在我的斡旋下,双方终于同意按照法律要求解决问题,即将激化的矛盾就这样被化解了。针对村民法制意识淡薄的现象,我还通过举办法律学习班、建立法律咨询室、法制宣传窗和普法工作室等形式,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村民们都说:“了解了法律知识,做什么事心里都有底了。”

离开清华园10个多月了,时间虽然不长,但我做了一些事情,感到很充实。我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不断感受着成长带来的快乐。现在,每当与清华的同学聊起毕业后[FSAGE]的经历,他们都对我表示出赞许和羡慕之情。因为在这里,我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6-26 14:55 , Processed in 1.1093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