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29|回复: 1

俞永福:创业要打群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4 21: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UC,我们的决策机制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说不,但是必须要有一个人负责做决策。
  俞永福:UC优势董事长兼CEO
  2006年年初,我第一次见到了今天在UC创业的两个搭档何小鹏和梁捷,当时我还在联想投资,而他们正在找投资。接到他们递过来的名片,我愣了一下:两个人名片上的Title怎么都是副总经理?
  我马上就问总经理是谁?他们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实际上,小鹏和梁捷就是公司的负责人,都印“副总经理”有两个考虑:第一是见客户的时候,如果有些问题不好当场拍板,可以说“我们再回去跟老大商量商量”。更关键的是,他们觉得两个人都是技术出身,未来需要找到一个在战略规划、经营管理上更成熟的人,由他来当总经理。
  这是我投资生涯看过的五百家创业公司中,创业者第一个能这样想问题的,背后体现了一种大智慧。
  中国的技术类创业公司,有明显的成长天花板,员工一百多人,收入两三千万,大多熟企业就再也长不大了。为什么?因为创业者自己都是技术和产品出身,在公司管理和战略规划上并不擅长,但中国的创业环境又要求创业者“十项全能”。投资人如果意识到这个问题,通常帮助找一个副总裁来,补充团队能力。但由于很多事情还是需要企业“一号位”决策,瓶颈问题还是无法完全突破。
  要突破成长瓶颈,还得创业者自己有“打群架”的意识。中国当下的创业环境,对创业公司的要求是“十项全能”,技术、产品、管理、市场……任何一块“短板”都会限制木桶的盛水量。创业者不能一味单打独斗,而补短板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找搭档。
  我对联想柳传志柳总提出的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一直铭记于心,创业要有大成,建好班子是基础。对创业者来说,组班子的前提是“志同道合”,选搭档的核心标准就是能力互补,你做不到的事,你的搭档能做;搭档做不到的事,你能做,大家就互相“越看越美”,团队也就越来越和谐,让班子成为一个完美的“木桶”。
  今天如果有创业者来找我谈投资,我的第一个问题就会问“你们团队有几个Partner?”。在我看来,三个人是比较好的创业团队架构。一个人很容易“一言堂”,两个人时间长了也会累积矛盾,三角形则最稳固,两个人有分歧时,还可以听听第三个人的意见。
  当然,早期人多了也有效率问题,所以建班子这个环节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决策机制。小公司、家族企业通常都是“一言堂”:Nobody Can Say No(没人可以说不),大企业或跨国公司则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Everybody Can Say No,Nobody Can Say Yes(每个人都能说不,没人能说就这么做),典型的“假民主”,人人都可以说不,但到了决策时,却永远停留在讨论阶段,没人愿意承担责任。   本文源自大学生创业网:http://www.studentboss.com/html/news/2013-02-19/129565.htm,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于 2013-6-24 22: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群架岂不是很凌乱不利于劝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6-26 16:14 , Processed in 1.07813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